天元宮吉野櫻2010.3.6

天元宮吉野櫻2010.3.6 from CharlesWu on Vimeo.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王頭觀星

Queen's Head at Yehliu Geopark, Taipei. 女王頭觀星 from CharlesWu on Vimeo.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銀河鐵道欣賞高鐵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Computex 2010】教你一分鐘看懂Computex

C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水深火熱的Computex已經結束。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親臨展場呢?沒有的話也沒關係,反正Computex一天也走不完,與其到 展場走馬看花拍正妹、不如留在電腦前盯T客邦。以下我們整理了2010年Computex的趨勢綜覽,也是筆者跑過幾天展場後的鐵腿心得。

如果要以幾個關鍵字來道盡今年的Computex,那麼它們會是:3D、USB 3.0、WiMAX、AIO以及電子書,其中又以3D與電子書的相關應用最為蓬勃。

影音娛樂靠3D

因為阿凡達的功勞,3D應用成為最熱門的技術,軟硬體業者及周邊廠商都有推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要看3D影片,有幾個不可或缺的要素:訊源、播放程 式、播放設備以及3D眼鏡,而離讀者們最近的,就是播放軟體了,你可能不會馬上想買一支3D眼鏡、或者是一台3D螢幕,下載最新的播放軟體來過過乾癮卻是 輕而易舉。

Arcsoft、CyberLink以及Corel這三大播放軟體業者都將3D功能做為主打,除了可以把「2D影片轉成 3D」之外,觀看原生的「3D藍光影片」也是重點之一。可惜的是器材都已經準備好了,訊源卻不是很充足,目前或近期(2010年內)即將發行的3D藍光影 片數一數也不到十部,加上藍光影片在台灣的發行量本就不高,3D藍光仍然是處於「雷聲大」的萌芽階段。

▲2D轉3D的效果絕對不比原生的3D影片來得好,但目前3D原生影片實在不多,就湊合 著用吧。

 

藍光畫質「再升級」

Arcsoft攤位還展出了可達4k(3840x2160)的畫質升頻示範。在去年,DVD的畫質升頻是一大突破,今年它們則是再進一步把BD的畫 質提升,最高可達到BD原生4倍的畫質表現。

▲用三台22吋螢幕並列就能看4k電影,你說划不划算?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去哪找那麼大的螢幕啊?其實有超過Full-HD解析度的螢幕(比如2560x1600)就能適用,再不然財力雄厚的話, 也可以把幾台螢幕串接起來,湊成一組個人劇院屏幕也不賴。

什麼是3D藍光影片?

要把「3D」與「藍光」兩者結合在一起,最大的困難會是啥?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個答案可能是「頻寬」。我們都知道3D影片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兩個不同 視角的影像來造成視差,藍光影片的解析度跟畫質都很好,流量本來就高,「加倍」之後的資料量,豈不是非常可觀?

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嚴苛。Blu-ray 3D是才剛明朗化不久的規格,它與一般2D藍光影片的存放格式不盡相同,3D與2D影片的編碼都是使用AVC,但是3D影片會以特別的 「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來存放,以容納一個以上的視訊串流。

MVC包含兩條視訊流:Base View以及Dependent View,前者為主要的視訊內容,後者則是做為參考對照用的資訊,並不能當作單獨的影片來播放,所以藍光3D影片的流量並不是2D影片的足足兩倍,只需要 約1.5倍的資料量就能滿足。

使用相同的AVC編碼還有個好處,3D藍光影片可以「向下相容」於現有的藍光播放機,因為Base View裡的內容就與一般藍光影片無異。比較多人可能會有的疑問是播3D藍光影片是否需要動用特定的硬體、或者只需升級現有的光碟機,以電腦來說不必那麼 麻煩,只要讀取速度是2x(72Mbps)以上的機器就已經足夠應付所需要的頻寬(<60Mbps),播得動2D就一定能播3D;至於家電端的設備 才剛起步,最重要的是HDMI 1.4才有支援3D藍光影片,今年下半季度才會有比較明確的產品問世。

網通儲存裝置

NAS方面,其實這次展場裡的「新品」不算多,大部份都是韌體的更新,另外就是USB 3.0的「預告」。 業者表示得等年底的大幅度更新,才會看到比較多內建USB 3.0支援的機種。

▲Thecus提出比較特別的解決方案,因為部份機型可以擴充PCI-Express 卡,所以能夠搭配USB 3.0擴充卡銷售。

除此之外,在比較輕量級的應用上,DAS也能派上用場。什麼是DAS?所謂的NAS通常是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而DAS則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簡單的說,不透過網路連接、直接在本機掛載成本地磁碟的裝置都可稱為DAS。硬碟外接盒就是一種DAS,總之在網路環境下,本身不帶有 伺服器功能、需依附在其他伺服器底下運作的儲存裝置,都可稱為DAS。狹義上來說,DAS與一般硬碟外接盒不同之處是在於提供較豐富的管理功能、或者是利 用2Bay的優勢做RAID。

▲Thecus的新DAS直接支援USB 3.0。

AIO也領風騷

趨勢所及,一體成型主機在這次的展覽陣仗也不小,除了數量驚人之外,最主要是擺脫了以往賣相不佳的「Nettop」印象。當初AIO的興起有兩個最 主要的關鍵,一個是Atom以及AMD低功耗平台的延伸應用,另外則是能夠與Windows 7搭上邊的觸控功能,然而這兩者卻都不足以購成太大誘因。

觸控應用在桌上型電腦的需求不大,最主要還是屬於行動裝置的範躊,消費者寧願把成本轉嫁到其他零組件上;再來Nettop的效能畢竟無法與主流平台 相比,在臉書玩Flash遊戲也是很耗資源的。以往要找一台「效能強勁、可比擬一般主機」的AIO電腦,除了Acer在很早以前就推出的Core 2 Quad機種外,選擇非常少,再上去就只有貴參參的iMac。

而在這次的展場裡,Acer與MSI都有型號十分齊全的產品線問世,從低階的Pentium Dual Core到Core 2 Quad、甚至Core i5也包含在內,部份機種目前在PChome線上購物就買得到。

▲誰說AIO不能用i7?

▲微星的AE2420 3D,Full-HD加3D加觸控螢幕,怕了吧。

該換電視棒了

關於電視卡與電視棒的部份,之後T客邦會另闢專文報導,這裡就不詳述。不過有個趨勢十分明顯,那就是電視卡所佔的市場比重會逐漸下降、而以電視棒為 主力,原因不外乎筆電的使用者與自行組裝PC的玩家數量正呈反向成長,而且目前主流處理器的效能十分強勁,電視棒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比較讓筆者驚艷的,是圓剛推出了國內第一支同時可供Windows與Mac OS  X使用的「跨平台雙頻」電視棒。雙頻並不稀奇,跨平台它也不是第一支,但同時做到兩者就不簡單。

可以在Mac OS X環境下運行的電視棒並不多,圓剛自己有Volar M TV及EZ Watch兩款產品,不過都僅限於天線訊號及數位電視。國內並沒有業者推出支援類比訊號的USB電視棒,除非你肯花錢買比一般電視棒貴上兩三倍的 「Pinnacle TV for Mac」或者是風評不佳的「Miglia TVMicro Express」,不然要在Mac OS X看第四台會非常麻煩。

Pinnacle與Miglia都是進口品牌,在國內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通常你到Studio A詢問,店員會推薦前者,但是該公司早已停止這款產品的生 產及維護,感覺難免缺乏保障。

筆者自己也等了好久,現在終於等到了。圓剛展出了新開發的「H830M」,可視為其當家花旦「H830」的Mac版本,除了支援類比及數位訊號、也 能相容於Windows平台。雖然官方不願意透露價格,但絕對會比進口產品來得親民,如果以圓剛產品線的等級區間來估算,落在2,500~3,000元之 間的可能性非常大。

▲對無法外接訊源的iMac螢幕來說,買電視盒根本沒用,買電視卡也沒地方插,只剩 USB電視棒了。

▲一圖抵千言。

除了電視棒本身,網路電視的應用也是重點。網路串流服務是老梗了,比較有趣的是「訊號分享器」,下圖的這台機器可以把電視訊號轉換成網路封包、然後 再經由無線寬頻分享器發送,只要連上網路的電腦就能夠看電視,省去佈線麻煩、也不必再額外買電視棒或電視卡,一舉數得。

▲HomeFree Duet目前還不支援Cable訊號(應該也有授權及法理問題要客服)。內建雙Tuner,支援HDTV。

▲運作示意圖,只要電腦連接上無線網路就能看電視,以後第四台要抓偷接就沒輒了。

談到電視,就該一併提到Opera的 「Connected TVs」。瀏覽器在Computex可以展什麼?Opera連續兩年都有參展,這次則是特別聚焦於行動裝置的應用以及 「Connected TVs」環境,它主要是利用Opera Devices SDK來開發適用於各種終端機的上網環境,與Google TV的概念神似。

▲connected TVs其實是網絡電視概念的通稱,圖中的這台電視接上「機下盒」之後,就變成了網絡電視。

▲電視旁邊的Widget列會列出即時資訊,邊看電視也能邊Twitter。

▲Opera有自己的一套IPTV framework,不只是電視,跨平台的彈性非常大。


如果要以幾個關鍵字來道盡今年的 Computex,那麼它們會是:3D、USB 3.0、WiMAX、AIO以及電子書,其中又以3D與電子書的相關應用最為蓬勃。
影音娛樂看3D
因為阿凡達的功勞,3D應用成為最熱門的技術,軟硬體業者 及周邊廠商都有推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要看3D影片,有幾個不可或缺的要素:訊源、播放程式、播放設備以及3D眼鏡,而離讀者們最近的,就是播放軟體了,你 可能不會馬上想買一支3D眼鏡、或者是一台3D螢幕,下載最新的播放軟體來過過乾癮卻是輕而易舉。
Arcsoft、CyberLink以及Corel這三大 播放軟體業者都將3D功能做為主打,除了可以把「2D影片轉成3D」之外,觀看原生的「3D藍光影片」也是重點之一。可惜的是器材都已經準備好了,訊源卻 不是很充足,目前或近期(2010年內)即將發行的3D藍光影片數一數也不到十部,加上藍光影片在台灣的發行量本就不高,3D藍光仍然是處於「雷聲大」的 萌芽階段。
藍光畫質「再升級」
Arcsoft攤位還展出了可達 4k(3840x2160)的畫質升頻示範。在去年,DVD的畫質升頻是一大突破,今年它們則是再進一步把BD的畫質提升,最高可達到BD原生4倍的畫質 表現。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去哪找那麼大的螢幕啊?其實有超 過Full-HD解析度的螢幕(比如2560x1600)就能適用,再不然財力雄厚的話,也可以把幾台螢幕串接起來,湊成一組個人劇院屏幕也不賴。
什麼是3D藍光影片?
要把「3D」與「藍光」兩者結合在一起,最大的困難會是 啥?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個答案可能是「頻寬」。我們都知道3D影片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兩個不同視角的影像來造成視差,藍光影片的解析度跟畫質都很好,流量本 來就高,「加倍」之後的資料量,豈不是非常可觀?
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嚴苛。Blu-ray 3D是才剛明朗化不久的規格,它與一般2D藍光影片的存放格式不盡相同,3D與2D影片的編碼都是使用AVC,但是3D影片會以特別的 「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來存放,以容納一個以上的視訊串流。
MVC包含兩條視訊流:Base View以及Dependent View,前者為主要的視訊內容,後者則是做為參考對照用的資訊,並不能當作單獨的影片來播放,所以藍光3D影片的流量並不是2D影片的足足兩倍,約只需 要x1.5的資料量就能滿足。
使用相同的AVC編碼還有個好處,3D藍光影片可以「向下 相容」於現有的藍光播放機,因為Base View裡的內容就與一般藍光影片無異。比較多人可能會有的疑問是播3D藍光影片是否需要特定的硬體支援、或者是升級現有的光碟機,以電腦來說不必那麼麻 煩,只要讀取速度是2x(72Mbps)以上的機器就已經足夠應付所需要的頻寬(<60Mbps),播得動2D就一定能播3D;至於家電端的設備才 剛起步,最重要的是HDMI 1.4才有支援3D藍光影片,今年下半季度才會有比較明確的產品問世。
網通儲存裝置
NAS方面,其實這次展場裡的「新品」不算多,大部份都是 韌體的更新,另外就是USB 3.0的「預告」。 業者表示得等年底的大幅度更新,屆時才會看到比較多內建USB 3.0支援的機種。
Thecus則是有比較特別的解決方案,因為部份機型可以 擴充PCI-Express卡,所以能夠搭配USB 3.0擴充卡銷售
AIO也領風騷
趨勢所及,一體成型主機在這次的展覽陣仗也不小,除了數量 驚人之外,最主要是擺脫了以往賣相不佳的「Nettop」印象。當初AIO的萌芽有兩個最主要的關鍵,一個是Atom以及AMD低功耗平台的延伸應用,另 外則是能夠與Windows 7搭上邊的觸控功能,然而這兩者卻都不足以購成太大誘因。
觸控應用在桌上型電腦真的不怎麼需要,那是行動裝置的範 躊,消費者會寧願把成本轉嫁到其它零組件上;再來Nettop的效能究竟無法與主流平台比擬,在臉書玩Flash遊戲也是很耗資源的。在過去要找一台「效 能強勁、可比擬一般主機」的AIO電腦,除了Acer在很早以前就推出的Core 2 Quad機種外,選擇非常少,再上去就只有貴參參的iMac。
而在這次的展場裡,Acer與MSI都有型號十分齊全的產 品線問世,從低階的Pentium Dual Core到Core 2 Quad、甚至Core i5也包含在內,部份機種現在在PCHome線上購物就買得到。
該換電視棒了
關於電視卡與電視棒的部份,之後T客邦會另闢專文報導,這 裡就不詳述。不過有個趨勢十分明顯,那就是電視卡所佔的市場比重會逐漸下降、而以電視棒為主力,原因不外乎筆電的使用者與自行組裝PC的玩家數量正呈反向 成長,而且目前主流處理器的效能十分強勁,電視棒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比較讓筆者驚艷的,是圓剛推出了國內第一支同時可供 Windows與Mac OS  X使用的「跨平台雙頻」電視棒。雙頻並不稀奇,跨平台它也不是第一支,但同時做到兩者就不簡單。
可以在Mac OS X環境下運行的電視棒並不多,圓剛自己有Volar M TV及EZ Watch兩款產品,不過都僅限於天線訊號及數位電視。國內並沒有業者推出支援類比訊號的USB電視棒, 除非你肯花錢買比一般電視棒貴上兩三倍的「Pinnacle TV for Mac」或者是風評不佳的「Miglia TVMicro Express」,不然要在Mac OS X看第四台會非常麻煩。
Pinnacle與Miglia都是進口品牌,在國內有錢 也不一定買得到。通常你到Studio A詢問,店員會推薦前者,但是該公司早已停止這款產品的生產及維護,買來了也不受保固,花大錢卻沒有保障。
筆者自己也等了好久,現在終於等到了。圓剛展出了新開發的 「H830M」,可視為其當家花旦「H830」的Mac版本,除了支援類比及數位訊號、也能相容於Windows平台,雖然官方不願意透露價格,但絕對會 比進口產品來得親民。如果以圓剛產品線的等級區間來估算,落在2,500~3,000元之間的可能性非常大。
除了電視棒本身,網路電視的應用也是重點。網路串流服務是 老梗了,比較有趣的是「訊號分享器」,上圖的這台機器可以把電視訊號轉換成網路封包、然後再經由無線寬頻分享器發送,只要連上網路的電腦就能夠看電視,省 去佈線麻煩、也不必再額外買電視棒或電視卡,一舉數得。
談到電視,就想一併提到Opera的「Connected TVs」。瀏覽器在Computex可以展什麼?Opera連續兩年都有參展,這次則是特別聚焦於行動裝置的應用以及「Connected TVs」環境,它主要是利用Opera Devices SDK來開發適用於各種終端機的上網環境,與Google TV的概念神似。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ml5測試網址
http://html5test.com/



5大瀏覽器跑HTML5測試
資料來源: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2717-5-big-browser-battle-was-html5-standard-test

HTML5與Flash的話題最近吵了許多次,但無論如何網路標準朝向HTML5發展已經是勢在必行。各家瀏覽器也都開始標榜與HTML5的相容 性,不過嘴砲人人會打,還是直接來個廝殺比較快,通通抓起來進行HTML5相容測試吧。

先前看到測試HTML5的方式,大多類似微軟替IE9推出的Test Drive、以及我們最近介紹的Apple推出HTML5測試網頁,以直接玩弄HTML5功能為主。本次測試HTML5的網站為html5test.com,它是類似Acid3PEACEKEEPERSunSpider等Benchmark網站,直接以數據化方式呈現,網頁也會附上測試各項HTML5功能通過 與否,與實際把玩HTML5功能的取向不同。

這裡不免俗的挑選5大瀏覽器:IE8、Firefox 3.6、Chrome 5、Safari 4、Opera 10.5作為測試對象,以目前官方所公佈最新的正式版為準(測試時間:2010年6月7日下午2點22分)。html5test.com滿分為160分,以下就直接公佈殘酷的分數:

▲Chrome 5.0.375.55,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142分。

▲Safari 4.0.5,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115分。

▲Opera 10.53,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102分。

▲Firefox 3.63,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101分。

▲IE8,html5test.com測 試分數為19分。

▲加映IE9 Platform Preview版本,html5test.com測試分數同樣停留在19分。

搞懂html5test在測試哪些項目?

這些HTML5測試都屬於W3C中Working Draft和Editor's Draft中的項目,共有DoctypeCanvasVideoAudioGeolocationStorageOffline Web ApplicationsWorkersSection elementsGrouping content elementsText-level semantic elementFormsUser interaction等12大類別,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點選測試網頁中的項目,連到W3C官方網站 觀看相關的文件。

其實這些測試也不能說100%公平,如果翻開程式碼,仔細觀查其中有不少"-Webkit-"和"-moz-"開頭的程式碼,這些是給特定渲染引擎 辨認的CSS3私有屬性,例如"-webkit-"開頭的屬性就是給webkit引擎如Chrome、Safari使用,"-moz-"則是給 Firefox用的Gecko引擎(屬性名稱一看就知道是Mozilla縮寫);另外也看到一個"-o-"的標記,這是給Opera瀏覽器的Presto 所使用。有了私有屬性的加持,肯定能完整呈現正確的CSS3格式。

▲影響成績的因素眾多,連不同支持立場都會左右分數高低。

此外成績也會依瀏覽器的支持立場不同有變更,例如Video測試中的H.264支援項目,只有Chrome和Safari支持H.264 codes而拿下分數,其他幾家則只支持Ogg Theora、挑明不想付權利金所以不支援H.264;最賊的還是Chrome兩邊都支援,所以拿下了滿分。Opera科技長Håkon Wium Lie前陣子來台時,也提到Opera對HTML5的支援是取決於是 否已經進入W3C推薦候選名單,還沒定案的就不支援,這樣多少也會影響到整體成績表現。

綜觀各瀏覽器成績,榜首Chrome擁有飛快的更新頻率,能迅速將HTML5支援做到最好,Google本身也相當支持HTML5,還在Google I/O秀了一段HTML5的API過;Apple更是愛HTML5,Safari成績好也不難理 解。擁有一堆CSS3私有屬性的Firefox竟然不比沒什麼私有屬性的Opera佔到多少便宜,只能說Opera有CSS之父Håkon Wium Lie加持果然不一樣;至於IE8......也不意外啦,人家才不甩你有沒有HTML5,反正它已經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瀏覽器了(詳見Net ApplicationsStatCounter調查)。

另外IE9雖然有在自己的Test Drive測試網頁上搞些HTML5相關的名堂,怎麼在這邊測試還是落到如此下場,可能是比起 HTML5他們更醉心在GPU硬體加速功能上,但因為現在IE9只是Preview版本,這邊就先放過他吧。

HTML5加碼再測試

這網站還另外端出一個更多HTML5功能的測試網頁,網址為beta.html5test.com, 總分提升到了300分。我們繼續把5大瀏覽器丟進去跑跑看成績:

▲Chrome 5.0.375.55,beta.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192分,外加7個加分 題。

▲Safari 4,beta.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分128分,同樣多了7個 加分。

▲Opera 10.5,beta.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129分,多了4個加分。

▲Firefox 3.6,beta.html5test.com測試分數為139分,多了4個加分。

▲IE8,beta.html5test.com測 試分數為27分,並沒有拿下任何加分。

▲加映IE9 Platform Preview版本 ,beta.html5test.com測試分數贏過IE8拿下32分。

成績排名與預想的差不多。這些測試其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HTML5還尚未定案(樂觀估計也要2012年後);同時瀏覽器畢竟是上網工具,不同於 CPU、顯示卡測數據這麼客觀,對每位使用者好用與否的主觀因素才是更重要。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分鐘看懂iPhone 4

如果你只是單純想知道iPhone 4的細部規格是什麼,那麼它的重點有好幾個:

  • 處理器:Apple A4
  • 儲存容量:16GB、32GB
  • 顏色:黑、白
  • 螢幕尺寸:3.5吋
  • 解析度:326ppi,960x640,800:1對比
  • 視訊鏡頭:雙500萬畫素、背照式感光元件、觸控對焦、五倍數位變焦、LED閃光燈
  • 網路支援:四頻,7.2Mbps/5.8Mbps,802.11n Wi-Fi
  • 酷玩意兒:陀螺儀,加速感應器


如大家所預期的,第四代的iPhone果然成為今年WWDC的最大爆點(也是唯一爆點);而也如大家所預料的,機器的外觀與之前網路上的流出版一模一樣。 Steve Jobs先以「iPhone上也能玩臉書遊戲囉」做舖陳,接著公佈新一代iPhone的規格:

請叫我iPhone 4

以「generation」來說,iPhone 4確實是第四代的iPhone,然而以iPhone 4G來稱呼它並不妥當。原因很簡單,iPhone第二代並不能稱為iPhone 2G,反而是因為加入了對3G訊號的支援而得以命名為iPhone 3G,而第三代的3GS則是在既有的網路支援下增強「Speed」,其型號中的「G」並非「generation」之意。

如果第四代iPhone叫做iPhone 4G,那麼會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支援了泛稱為4G網路的WiMAX,所以以iPhone 4來命名會更合理。

不到十公釐厚的機身

第四代iPhone無疑是地表最輕薄的智慧型手機(就算扣掉「智慧型」也適用),機身厚9.3mm,體積只有上一代的四分之三,而在這9.3mm的 邊框中幾乎保留了所有的按鍵及插槽,機身正面則是多了一個視訊鏡頭。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邊框將不再是「一體成型」,在機身上可以找到兩個接縫,有違Apple近期的產品設計思維。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組「邊框」同 時也是組成iPhone訊號天線的兩部份,分別負責收發不同的訊號,各司其職。

挑戰視網膜極限的螢幕

螢幕的升級是iPhone 4最有價值之處。iPhone 4的螢幕解析度足足為前一代的4倍,它有個非常聳動的名稱:「Retina Display」,Retina直譯成中文是「視網膜」,因為iPhone 4的螢幕尺寸是3.5吋,解析度卻來到了不可思議的960x640,這已經相當是iPad百分之七十八的畫素,密度高達326ppi,已經超過了人眼視網 膜在最佳目視距離內所能分辨的極限(300ppi)。

這意味著字體將更圓滑、圖像也會更清晰細膩,加上使用的是IPS面板,色彩與視角的表現將不是前一代機種可比擬。總之…螢幕比以前棒就對了。

零組件只能「蝸居」

「…我們需要空間」賈伯斯這麼說。由於電池已經佔去機身的大部份體積(續航力是iPhone 4的賣點之一),剩下的空間十分有限,所以原本的SIM卡插槽也被迫改成與iPad一樣使用microSIM。

續航力更持久?

▲由於使用A4處理器加上大容量電池,iPhone 4的續航力從官方數據上來看,有長足進步。

六軸感應陀螺儀

陀螺儀基本上是用來測量「角度變化量」的感應器,新iPhone不只在機身內放了一個三軸(X、Y、Z)陀螺儀,還加了一個「加速度感應器」,結合 起來可以實現六軸的動作偵測效果。

照相系統再升級

新iPhone的鏡頭有五百萬畫素(3GS是三百萬),比起千萬畫素的頂級照相手機仍有段距離,不過賈伯斯的意思應該是「pixels doesn't matter」。這個照相系統最大的賣點是採用非常新穎的「背照式感光元件」,在低光源環境下仍然能保有低雜訊且優良的畫質。

HD錄影是此系統的第二專長,最高可支援到720p 30fps。點擊對焦功能在錄影時也可使用,拍攝時LED閃光燈可以恆亮,至於5倍的數位變焦應該是只能用於拍照。

與3GS一樣,錄完影片就能直接編修、分享,或者是利用一套4.99美金的iMovie在iPhone上剪輯。

作業系統要正名

從現在開始,iPhone OS 4將改名成「iOS 4」,至於新增的功能與T客邦之前做的Beta版報導差不多,除了新增Bing搜尋引 擎、也加入了多重Exchange帳號的支援。

要看iBooks不必買iPad 

以往是iPad獨佔的iBooks,現在在iPhone上面也可以使用了。重點是購買的書籍會在所有的i裝置間自動免費同步,不必再次付費。

iADs幫你打廣告  

幫助開發者賺錢的酷玩意兒。主要是提供互動形式的廣告平台,也讓廣告主的內容能有效曝光。

視訊對話即時通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光是介紹iPhone 4就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這時大家都已經心裡有數:Mac應該是要缺席了。壓軸的是可提供視訊對話功能的「FaceTime」,只要兩台iPhone 4同時都有連上Wi-Fi網路,在語音通話時就可以開啟前置鏡頭來視訊聊天,情侶們買一對來互相盯梢應該很實用。

至於為何只支援Wi-Fi,除了頻寬問題外,電信商原本的視訊服務收益會受衝擊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一隻要賣幾兩銀 

美日德法英這五個國家會在6月24號上市,16GB 199美金,32GB 299美金。(本篇文章所有圖片來源皆取自Apple官網)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0608 action

990608 action from suphil on Vimeo.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