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腦零組件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Quadro 6000繪圖卡GDDR5 6GB比你的系統記憶體還要快和大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3997-nvidia-quadro-6000-6gb



Index 遊戲用顯卡上的顯示記憶體越來越大,從以前的256MB、512MB到近期幾乎隨隨便便都上GB,幾乎比一台電腦的實體記憶體還多,但繪圖卡的世界更暴 力,最近日本艾爾莎推出了一張NVIDIA繪圖卡「Quadro 6000」,上面使用的GDDR5顯示記憶體,居然高達6GB之譜。      

 

 

 

 

 

 

這邊提一下,這邊的艾爾莎指的是日本艾爾莎公司,而不是已經改行做LED還叛逃搬 去對岸的原台灣艾爾莎。艾爾莎ELSA這個品牌在秋葉原依然存在,但產品線以繪圖卡為主,這次推出的Quadro 6000是基於Fermi架構的GPU,規格上擁有448個CUDA Core,輸出介面是一組DVI-I跟兩組DisplayPort,核心時脈575MHz,顯示記憶體為GDDR5 6GB(沒有打錯單位),時脈是 3000MHz,而記憶體通道則是384 bit。售價當然也是繪圖卡的身價,要價498,000日圓(折合新台幣187,250元)。雖然支援DirecrX 10/11跟OpenGL 4.1(需等待NVIDIA方面驅動更新之後才有),但通常繪圖卡拿來「做」遊戲或電影特效,比起拿來「娛樂」的意義大。筆者雖然嘴巴上不覺得快19萬的 顯卡哪裡了不起的,但看到價格那瞬間不免咋舌了一下。

▲一張要價快19萬台幣的繪圖卡(圖片來源:AKIBA PC Hotline!

▲核心規格與GTX 470接近,記憶體通道卻是較大的384 bit(圖片來源:AKIBA PC Hotline!

本身也支援SLI,若是兩張卡串連,這時會看到12GB的顯示記憶體。店家還額外打上註明,由於Windows XP或Windows Vista/7 32位元系統不支援定址4GB以上的記憶體,所以必須要使用64位元系統。這也可以說是難得單賣一張顯示卡時,店家還得提醒客人要先注意作業系統位元的 Orz

 

▲備考的地方詳細加註了作業系統版本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圖片來源:AKIBA PC Hotline!

卡本身還要在吃一個6pin電源,最大消費電力約204W,從規格上看,大約介於GTX 470與GTX 480之間。不過顯示記憶體一上來就是6GB,話題性也是相當高。話說回來,除了秋葉原有賣,其實台灣的網拍上面也有Quadro 6000顯卡,價格也比日本實惠就是(畢竟日圓漲很兇啊)。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non X Mark I 滑鼠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0/09/29/canons-x-mark-i-mouse-excites-and-exhilarates-like-few-gadgets/

 



建議售價63 美元( 約新台幣 1,977 元 )

 

圖集: Canon's X Mark I Mouse

http://chinese.engadget.com/photos/canons-x-mark-i-mouse/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了動作感應能力的 HiSAVER 延長線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2 機器人技能大賽,奪冠的是:收襪襪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0/08/25/willow-garage-pr2-robot-learns-to-sort-socks-for-10k-prize-vid/

Footage of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obtained at UC Berkeley which were compiled for Willow Garage's One-Minute PR2 Quick Start Video Contest. The PR2 is presented with two socks. It then classifies each sock as either "inside" or "outside" and flips accordingly. Once both socks are in the proper orientation, it pairs them. Team: Ping Chuan (Ted) Wang, Stephen Miller, Mario Fritz, Trevor Darrell, Pieter Abbeel.

 

Our entry to the PR2 Quick Start video contest paying homage to the Strong Bad techno Flash video. Here we get a sneak peak into the secret life of robots as the PR2 starts to break it down after the last student leaves the lab only to be discovered later by the same very confused student.

Made at Georgia Tech by Hai Nguyen, Felix Hu, and Keith Manning.

Hai Nguyen: http://haidai.tumblr.com
Felix Hu: http://cleaverfever.tumblr.com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mputex 2010】教你一分鐘看懂Computex

C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水深火熱的Computex已經結束。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親臨展場呢?沒有的話也沒關係,反正Computex一天也走不完,與其到 展場走馬看花拍正妹、不如留在電腦前盯T客邦。以下我們整理了2010年Computex的趨勢綜覽,也是筆者跑過幾天展場後的鐵腿心得。

如果要以幾個關鍵字來道盡今年的Computex,那麼它們會是:3D、USB 3.0、WiMAX、AIO以及電子書,其中又以3D與電子書的相關應用最為蓬勃。

影音娛樂靠3D

因為阿凡達的功勞,3D應用成為最熱門的技術,軟硬體業者及周邊廠商都有推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要看3D影片,有幾個不可或缺的要素:訊源、播放程 式、播放設備以及3D眼鏡,而離讀者們最近的,就是播放軟體了,你可能不會馬上想買一支3D眼鏡、或者是一台3D螢幕,下載最新的播放軟體來過過乾癮卻是 輕而易舉。

Arcsoft、CyberLink以及Corel這三大播放軟體業者都將3D功能做為主打,除了可以把「2D影片轉成 3D」之外,觀看原生的「3D藍光影片」也是重點之一。可惜的是器材都已經準備好了,訊源卻不是很充足,目前或近期(2010年內)即將發行的3D藍光影 片數一數也不到十部,加上藍光影片在台灣的發行量本就不高,3D藍光仍然是處於「雷聲大」的萌芽階段。

▲2D轉3D的效果絕對不比原生的3D影片來得好,但目前3D原生影片實在不多,就湊合 著用吧。

 

藍光畫質「再升級」

Arcsoft攤位還展出了可達4k(3840x2160)的畫質升頻示範。在去年,DVD的畫質升頻是一大突破,今年它們則是再進一步把BD的畫 質提升,最高可達到BD原生4倍的畫質表現。

▲用三台22吋螢幕並列就能看4k電影,你說划不划算?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去哪找那麼大的螢幕啊?其實有超過Full-HD解析度的螢幕(比如2560x1600)就能適用,再不然財力雄厚的話, 也可以把幾台螢幕串接起來,湊成一組個人劇院屏幕也不賴。

什麼是3D藍光影片?

要把「3D」與「藍光」兩者結合在一起,最大的困難會是啥?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個答案可能是「頻寬」。我們都知道3D影片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兩個不同 視角的影像來造成視差,藍光影片的解析度跟畫質都很好,流量本來就高,「加倍」之後的資料量,豈不是非常可觀?

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嚴苛。Blu-ray 3D是才剛明朗化不久的規格,它與一般2D藍光影片的存放格式不盡相同,3D與2D影片的編碼都是使用AVC,但是3D影片會以特別的 「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來存放,以容納一個以上的視訊串流。

MVC包含兩條視訊流:Base View以及Dependent View,前者為主要的視訊內容,後者則是做為參考對照用的資訊,並不能當作單獨的影片來播放,所以藍光3D影片的流量並不是2D影片的足足兩倍,只需要 約1.5倍的資料量就能滿足。

使用相同的AVC編碼還有個好處,3D藍光影片可以「向下相容」於現有的藍光播放機,因為Base View裡的內容就與一般藍光影片無異。比較多人可能會有的疑問是播3D藍光影片是否需要動用特定的硬體、或者只需升級現有的光碟機,以電腦來說不必那麼 麻煩,只要讀取速度是2x(72Mbps)以上的機器就已經足夠應付所需要的頻寬(<60Mbps),播得動2D就一定能播3D;至於家電端的設備 才剛起步,最重要的是HDMI 1.4才有支援3D藍光影片,今年下半季度才會有比較明確的產品問世。

網通儲存裝置

NAS方面,其實這次展場裡的「新品」不算多,大部份都是韌體的更新,另外就是USB 3.0的「預告」。 業者表示得等年底的大幅度更新,才會看到比較多內建USB 3.0支援的機種。

▲Thecus提出比較特別的解決方案,因為部份機型可以擴充PCI-Express 卡,所以能夠搭配USB 3.0擴充卡銷售。

除此之外,在比較輕量級的應用上,DAS也能派上用場。什麼是DAS?所謂的NAS通常是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而DAS則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簡單的說,不透過網路連接、直接在本機掛載成本地磁碟的裝置都可稱為DAS。硬碟外接盒就是一種DAS,總之在網路環境下,本身不帶有 伺服器功能、需依附在其他伺服器底下運作的儲存裝置,都可稱為DAS。狹義上來說,DAS與一般硬碟外接盒不同之處是在於提供較豐富的管理功能、或者是利 用2Bay的優勢做RAID。

▲Thecus的新DAS直接支援USB 3.0。

AIO也領風騷

趨勢所及,一體成型主機在這次的展覽陣仗也不小,除了數量驚人之外,最主要是擺脫了以往賣相不佳的「Nettop」印象。當初AIO的興起有兩個最 主要的關鍵,一個是Atom以及AMD低功耗平台的延伸應用,另外則是能夠與Windows 7搭上邊的觸控功能,然而這兩者卻都不足以購成太大誘因。

觸控應用在桌上型電腦的需求不大,最主要還是屬於行動裝置的範躊,消費者寧願把成本轉嫁到其他零組件上;再來Nettop的效能畢竟無法與主流平台 相比,在臉書玩Flash遊戲也是很耗資源的。以往要找一台「效能強勁、可比擬一般主機」的AIO電腦,除了Acer在很早以前就推出的Core 2 Quad機種外,選擇非常少,再上去就只有貴參參的iMac。

而在這次的展場裡,Acer與MSI都有型號十分齊全的產品線問世,從低階的Pentium Dual Core到Core 2 Quad、甚至Core i5也包含在內,部份機種目前在PChome線上購物就買得到。

▲誰說AIO不能用i7?

▲微星的AE2420 3D,Full-HD加3D加觸控螢幕,怕了吧。

該換電視棒了

關於電視卡與電視棒的部份,之後T客邦會另闢專文報導,這裡就不詳述。不過有個趨勢十分明顯,那就是電視卡所佔的市場比重會逐漸下降、而以電視棒為 主力,原因不外乎筆電的使用者與自行組裝PC的玩家數量正呈反向成長,而且目前主流處理器的效能十分強勁,電視棒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比較讓筆者驚艷的,是圓剛推出了國內第一支同時可供Windows與Mac OS  X使用的「跨平台雙頻」電視棒。雙頻並不稀奇,跨平台它也不是第一支,但同時做到兩者就不簡單。

可以在Mac OS X環境下運行的電視棒並不多,圓剛自己有Volar M TV及EZ Watch兩款產品,不過都僅限於天線訊號及數位電視。國內並沒有業者推出支援類比訊號的USB電視棒,除非你肯花錢買比一般電視棒貴上兩三倍的 「Pinnacle TV for Mac」或者是風評不佳的「Miglia TVMicro Express」,不然要在Mac OS X看第四台會非常麻煩。

Pinnacle與Miglia都是進口品牌,在國內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通常你到Studio A詢問,店員會推薦前者,但是該公司早已停止這款產品的生 產及維護,感覺難免缺乏保障。

筆者自己也等了好久,現在終於等到了。圓剛展出了新開發的「H830M」,可視為其當家花旦「H830」的Mac版本,除了支援類比及數位訊號、也 能相容於Windows平台。雖然官方不願意透露價格,但絕對會比進口產品來得親民,如果以圓剛產品線的等級區間來估算,落在2,500~3,000元之 間的可能性非常大。

▲對無法外接訊源的iMac螢幕來說,買電視盒根本沒用,買電視卡也沒地方插,只剩 USB電視棒了。

▲一圖抵千言。

除了電視棒本身,網路電視的應用也是重點。網路串流服務是老梗了,比較有趣的是「訊號分享器」,下圖的這台機器可以把電視訊號轉換成網路封包、然後 再經由無線寬頻分享器發送,只要連上網路的電腦就能夠看電視,省去佈線麻煩、也不必再額外買電視棒或電視卡,一舉數得。

▲HomeFree Duet目前還不支援Cable訊號(應該也有授權及法理問題要客服)。內建雙Tuner,支援HDTV。

▲運作示意圖,只要電腦連接上無線網路就能看電視,以後第四台要抓偷接就沒輒了。

談到電視,就該一併提到Opera的 「Connected TVs」。瀏覽器在Computex可以展什麼?Opera連續兩年都有參展,這次則是特別聚焦於行動裝置的應用以及 「Connected TVs」環境,它主要是利用Opera Devices SDK來開發適用於各種終端機的上網環境,與Google TV的概念神似。

▲connected TVs其實是網絡電視概念的通稱,圖中的這台電視接上「機下盒」之後,就變成了網絡電視。

▲電視旁邊的Widget列會列出即時資訊,邊看電視也能邊Twitter。

▲Opera有自己的一套IPTV framework,不只是電視,跨平台的彈性非常大。


如果要以幾個關鍵字來道盡今年的 Computex,那麼它們會是:3D、USB 3.0、WiMAX、AIO以及電子書,其中又以3D與電子書的相關應用最為蓬勃。
影音娛樂看3D
因為阿凡達的功勞,3D應用成為最熱門的技術,軟硬體業者 及周邊廠商都有推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要看3D影片,有幾個不可或缺的要素:訊源、播放程式、播放設備以及3D眼鏡,而離讀者們最近的,就是播放軟體了,你 可能不會馬上想買一支3D眼鏡、或者是一台3D螢幕,下載最新的播放軟體來過過乾癮卻是輕而易舉。
Arcsoft、CyberLink以及Corel這三大 播放軟體業者都將3D功能做為主打,除了可以把「2D影片轉成3D」之外,觀看原生的「3D藍光影片」也是重點之一。可惜的是器材都已經準備好了,訊源卻 不是很充足,目前或近期(2010年內)即將發行的3D藍光影片數一數也不到十部,加上藍光影片在台灣的發行量本就不高,3D藍光仍然是處於「雷聲大」的 萌芽階段。
藍光畫質「再升級」
Arcsoft攤位還展出了可達 4k(3840x2160)的畫質升頻示範。在去年,DVD的畫質升頻是一大突破,今年它們則是再進一步把BD的畫質提升,最高可達到BD原生4倍的畫質 表現。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去哪找那麼大的螢幕啊?其實有超 過Full-HD解析度的螢幕(比如2560x1600)就能適用,再不然財力雄厚的話,也可以把幾台螢幕串接起來,湊成一組個人劇院屏幕也不賴。
什麼是3D藍光影片?
要把「3D」與「藍光」兩者結合在一起,最大的困難會是 啥?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個答案可能是「頻寬」。我們都知道3D影片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兩個不同視角的影像來造成視差,藍光影片的解析度跟畫質都很好,流量本 來就高,「加倍」之後的資料量,豈不是非常可觀?
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嚴苛。Blu-ray 3D是才剛明朗化不久的規格,它與一般2D藍光影片的存放格式不盡相同,3D與2D影片的編碼都是使用AVC,但是3D影片會以特別的 「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來存放,以容納一個以上的視訊串流。
MVC包含兩條視訊流:Base View以及Dependent View,前者為主要的視訊內容,後者則是做為參考對照用的資訊,並不能當作單獨的影片來播放,所以藍光3D影片的流量並不是2D影片的足足兩倍,約只需 要x1.5的資料量就能滿足。
使用相同的AVC編碼還有個好處,3D藍光影片可以「向下 相容」於現有的藍光播放機,因為Base View裡的內容就與一般藍光影片無異。比較多人可能會有的疑問是播3D藍光影片是否需要特定的硬體支援、或者是升級現有的光碟機,以電腦來說不必那麼麻 煩,只要讀取速度是2x(72Mbps)以上的機器就已經足夠應付所需要的頻寬(<60Mbps),播得動2D就一定能播3D;至於家電端的設備才 剛起步,最重要的是HDMI 1.4才有支援3D藍光影片,今年下半季度才會有比較明確的產品問世。
網通儲存裝置
NAS方面,其實這次展場裡的「新品」不算多,大部份都是 韌體的更新,另外就是USB 3.0的「預告」。 業者表示得等年底的大幅度更新,屆時才會看到比較多內建USB 3.0支援的機種。
Thecus則是有比較特別的解決方案,因為部份機型可以 擴充PCI-Express卡,所以能夠搭配USB 3.0擴充卡銷售
AIO也領風騷
趨勢所及,一體成型主機在這次的展覽陣仗也不小,除了數量 驚人之外,最主要是擺脫了以往賣相不佳的「Nettop」印象。當初AIO的萌芽有兩個最主要的關鍵,一個是Atom以及AMD低功耗平台的延伸應用,另 外則是能夠與Windows 7搭上邊的觸控功能,然而這兩者卻都不足以購成太大誘因。
觸控應用在桌上型電腦真的不怎麼需要,那是行動裝置的範 躊,消費者會寧願把成本轉嫁到其它零組件上;再來Nettop的效能究竟無法與主流平台比擬,在臉書玩Flash遊戲也是很耗資源的。在過去要找一台「效 能強勁、可比擬一般主機」的AIO電腦,除了Acer在很早以前就推出的Core 2 Quad機種外,選擇非常少,再上去就只有貴參參的iMac。
而在這次的展場裡,Acer與MSI都有型號十分齊全的產 品線問世,從低階的Pentium Dual Core到Core 2 Quad、甚至Core i5也包含在內,部份機種現在在PCHome線上購物就買得到。
該換電視棒了
關於電視卡與電視棒的部份,之後T客邦會另闢專文報導,這 裡就不詳述。不過有個趨勢十分明顯,那就是電視卡所佔的市場比重會逐漸下降、而以電視棒為主力,原因不外乎筆電的使用者與自行組裝PC的玩家數量正呈反向 成長,而且目前主流處理器的效能十分強勁,電視棒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比較讓筆者驚艷的,是圓剛推出了國內第一支同時可供 Windows與Mac OS  X使用的「跨平台雙頻」電視棒。雙頻並不稀奇,跨平台它也不是第一支,但同時做到兩者就不簡單。
可以在Mac OS X環境下運行的電視棒並不多,圓剛自己有Volar M TV及EZ Watch兩款產品,不過都僅限於天線訊號及數位電視。國內並沒有業者推出支援類比訊號的USB電視棒, 除非你肯花錢買比一般電視棒貴上兩三倍的「Pinnacle TV for Mac」或者是風評不佳的「Miglia TVMicro Express」,不然要在Mac OS X看第四台會非常麻煩。
Pinnacle與Miglia都是進口品牌,在國內有錢 也不一定買得到。通常你到Studio A詢問,店員會推薦前者,但是該公司早已停止這款產品的生產及維護,買來了也不受保固,花大錢卻沒有保障。
筆者自己也等了好久,現在終於等到了。圓剛展出了新開發的 「H830M」,可視為其當家花旦「H830」的Mac版本,除了支援類比及數位訊號、也能相容於Windows平台,雖然官方不願意透露價格,但絕對會 比進口產品來得親民。如果以圓剛產品線的等級區間來估算,落在2,500~3,000元之間的可能性非常大。
除了電視棒本身,網路電視的應用也是重點。網路串流服務是 老梗了,比較有趣的是「訊號分享器」,上圖的這台機器可以把電視訊號轉換成網路封包、然後再經由無線寬頻分享器發送,只要連上網路的電腦就能夠看電視,省 去佈線麻煩、也不必再額外買電視棒或電視卡,一舉數得。
談到電視,就想一併提到Opera的「Connected TVs」。瀏覽器在Computex可以展什麼?Opera連續兩年都有參展,這次則是特別聚焦於行動裝置的應用以及「Connected TVs」環境,它主要是利用Opera Devices SDK來開發適用於各種終端機的上網環境,與Google TV的概念神似。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RC的硬碟研究逼近2Tbit/平方吋,“原理上可實現100T”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elec/48905-20091119.html?limitstart=0

日本非營利團體資訊存儲研究推進機構(SRC:Storage Research Consortium)于11月17日在東京召開技術報告會,發佈了2Tbit/(吋)2硬碟面記錄密度可行性技術的研究成果。SRC認為,在目前提出的多項候選技術中,“瓦記錄(shingled write recording)”最為可行。2Tbit/(吋)2換算成1塊3.5吋硬碟,其容量相當於3TB左右,換算成2.5吋硬碟則為1.5TB左右。瓦記錄預計會在2014年後應用於產品。 

1.jpg 

圖1:SRC的技術發展規劃 2Tbit/(吋)2產品預計在2014年以後投產。


瓦記錄指標基本確定 

  作為硬碟產學合作的研究推進團體,SRC以2010年6月提出最終報告為目標,正在探索2Tbit/(吋)2的可行性技術。此次發表的報告為中期報告。 

  SRC在2008年6月前一直致力於實現1Tbit/(吋)2技術的研究,該團體認為,1Tbit/(吋)2基本可以通過改進現有硬碟技術來實現。但更高的面記錄密度則需要使用全新的技術。作為實現2Tbit/(吋)2的候選技術,目前研究中的包括四項:(1)晶格介質(Bit Patterned Media)、(2)熱輔助記錄、(3)微波輔助記錄、(4)瓦記錄。 

  SRC為實現目標密度需要的磁頭、儲存媒體確定磁特性、物理規模等性能參數,利用模擬和實驗驗證參數是否實際,從而判斷可行性。在迄今的研究中,瓦記錄性能參數已基本固定。各性能參數也大致能夠實現。晶格介質的性能參數也在確定之中。但微波輔助記錄和熱輔助記錄至今尚未有獲得確定性能參數的方法。 

2.jpg 

圖2:研究四項新技術 SRC正在研究的四項技術包括:(1)晶格介質、(2)熱輔助記錄、(3)微波輔助記錄、(4)瓦記錄。


密度數倍于其他方式 

  瓦記錄受到關注源於2008年7月美國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的Roger Wood在The Magnetic Recording Conference 2008(TMRC 2008)上所做的發表。這種方式能夠在磁軌寬度方向覆蓋寫入數據,即使縮小磁頭的磁軌寬度,也能夠提高磁軌密度。與其他新方式不同,該方式只需對現有磁頭和儲存媒體進行改進,因此更具有現實意義
在此次報告中,SRC介紹了瓦記錄的優點及其優於其他方式的現狀。首先,瓦記錄無需縮小記錄磁頭的寬度,磁頭產生的磁場能夠達到其他方式的1.3~1.5倍左右。因此,磁性材料可使用高特性類型,即使縮小儲存媒體中的晶粒,數據的熱穩定性也能夠得到保證。線記錄密度可提高70~100%。而且,瓦記錄可同時寫入多條磁軌的數據,無需顧及多次改寫同一磁軌時對相鄰磁軌的影響。這與磁軌密度提高10~20%密切相關。另外,寫入數據時相鄰磁軌的數據清除區域可設計為窄于現有磁頭。這一改進能夠使磁軌密度提高5~15%。但這些都以磁頭能夠產生強磁場為前提的,如果對窄磁軌磁頭採用以上設計,所需磁場將無法得到保證。 

  雖然使用瓦記錄也會像其他方式一樣面臨提高讀取磁頭靈敏度、縮小儲存媒體晶粒等困難課題,但2Tbit/(吋)2只需改進現有方式即可實現。目前,按照SRC的設想,與瓦記錄結合使用的儲存媒體是1Tbit/(吋)2的候選實現技術ECC(exchange-coupled composite)介質的改進版(ECC介質相關報導)。 

硬碟易用性可能發生改變 

  瓦記錄的難點在於改寫磁軌上的部分數據時必須同時改寫多條磁軌。對於小容量數據的隨機改寫,其易用性可能不同於現有硬碟。此次的報告提出了在改寫數據時避開硬碟的同一位置,在其他空白區域重新寫入的方式。對於舊數據所在區域則在後臺進行處理,使其能夠在日後使用。 

  該方式雖然能夠縮小統一寫入的單位,提高性能,但也會擴大統一寫入區域兩端無法使用的浪費區域。SRC就改變統一寫入單位對浪費區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以面記錄密度為2Tbit/(吋)2、磁軌密度為870kTPI,磁片單面有550k條磁軌為前提,分別調查了統一寫入單位為100條磁軌和5000條磁軌時的情況。結果顯示,浪費區域對於前者佔可記錄區域的2%,對於後者佔0.1%。 

3.jpg
圖3:性能參數研究進展瓦記錄的性能參數已基本確定,晶格介質也在確定之中。

其他方式則問題重重 

  在SRC所研究的其他新技術方面,仍有很多問題未找到解決方案。從晶格介質來看,當寫入沒有錯誤時,介質的SN比非常高。但抑制寫入產生的錯誤必須按照有序的磁性體位置,同步寫入數據。目前,尚無具有決定性的方案。 

  對於微波輔助記錄,怎樣實現數10GHz的高頻發射元件是首要課題。SRC正在考慮使用磁各向異性常數(Ku)為負的材料,但目前仍無法達到期望值。熱輔助記錄雖然沒有重大問題,但儲存媒體的熱設計、嵌入鐳射器的磁頭的設計依然存在課題(參閱本站報導)。 

結合各種方式爭取實現100T 

  此次報告會還涉及了2010年6月2Tbit/(吋)2技術性能參數出臺後的活動計劃。SRC顯示了分別利用兩年時間調查4Tbit/(吋)2、8Tbit/(吋)2實現技術的意向。據悉,該意向預定於2010年1月由SRC理事會正式錶決。 

  根據擔任SRC技術委員長的日立製作所城石芳博的介紹,在技術上,SRC希望就晶格介質與其他三項技術的結合、瓦記錄與“2D磁記錄”的結合等方法進行研究。通過改進以上技術,“原理上可以實現100Tbit/(吋)2”(城石)。 

  2D磁記錄是假定相鄰磁軌中數據存在相互干擾的讀寫方式。現在的硬碟考慮了連續寫入數據間的干擾,能夠通過實施信號處理提高記錄密度。2D磁記錄則將這一思路又拓展到了磁軌寬度方向。 

  SRC于2009年9月就瓦記錄和2D磁記錄與美國同行業團體INSIC(Information Storage Industry Consortium)舉行了電話會議。從當時美方提出的模擬結果來看,二者結合能夠實現8~9Tbit/(吋)2。 

  但上述模擬依據的是不現實的假設。尤其是“磁頭解析度設想得過高”(擔任SRC RW部會長的日立環球存儲科技田河育也)。提高磁頭解析度需要縮小讀取磁頭的擋板間距。但夾在擋板之間的讀取元件厚度限制了擋板間距的縮短。 

  事實上,擔任SRC磁頭部會長的東芝岩崎仁志已經表示過,符合2Tbit/(吋)2以上密度要求的擋板間距的實現很難直接借助使用厚反鐵磁性膜的自旋閥結構讀取元件。2Tbit/(吋)2的密度實現還需要依靠讀取磁頭結構及原理方面的重大突破。(記者:今井 拓司) 

4.jpg 

圖4:瓦記錄的模擬結果圖中從右到左描繪了對磁軌間隔為30nm的4條磁軌進行寫入的情況。

5.jpg
圖5:使用瓦記錄的性能參數方案參數僅為目前數值,2010年6月最終報告時可能有所改變。

6.jpg 

圖6:硬碟架構發生改變瓦記錄方式硬碟在改寫數據時可能採用在其他位置重新寫入的方式代替在原位置覆蓋。

7.jpg
圖7:以超過4Tbit/(吋)2為目標通過晶格介質與其他方式的結合、瓦記錄與2D磁記錄(TDMR)的結合,硬碟的記錄密度有望進一步提高。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業等級 SLC NAND flash SD,CF記憶卡, ExpressCard 轉接卡

在這次Computex 看到些有趣的產品,PRETEC 的工業等級 SLC NAND flash SDXC,CF記憶卡, ExpressCard 轉接卡,對攝影機,DSLR有應用的應該是這些產品. 值得來研究評測.

工業等級 SLC NAND flash SD記憶卡
http://www.pretec.com/index.php?option=com_zoo&view=item&category_id=17&item_id=354&Itemid=189

一般SD,CF記憶卡 都是用MLC NAND flash, 價格因素
即使最貴的 Sandisk Extreme 也沒標示是 SLC or MLC NAND flash
SLC架構可以存取10萬次,而MLC架構只能承受约1萬次的存取。 速度也有很大差別.
且一般SD,CF記憶卡 內部的 control IC , MLC NAND flash 每批都是不一樣的,無法確定每批軔體. 工業等級 SLC NAND flash SD記憶卡每一批control IC , SLC NAND flash都是一樣的,可確保品質來源.  

 Expresscard SDXC reader
http://www.pretec.com/index.php?option=com_zoo&view=item&category_id=15&item_id=352&Itemid=186

不知道這個與SONY SXS卡的相容性為何

有稍微跟Pretec 的PM聊一聊,可以約個時間拿機器過去實測相容性,


轉貼*NAND Flash SLC、MLC技術解析
http://stenlyho.blogspot.com/2008/08/nand-flash-slcmlc.html

什麽是SLC?
SLC英文全稱(Single Level Cell——SLC)即單層式儲存 。主要由三星(samsung)、海力士(Hynix)、美光(Micron)、東芝(toshiba)等使用。

SLC技術特點是在浮置閘極與源極之中的氧化薄膜更薄,在寫入數據時通過對浮置閘極的電荷加電壓,然後透過源極,即可將所儲存的電荷消除,通過這様的方 式,便可儲存1個信息單元,這種技術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編程與讀取,不過此技術受限于Silicon efficiency的問題,必須要由較先進的流程强化技術(Process enhancements),才能向上提升SLC制程技術。

什麽是MLC?
MLC英文全稱(Multi Level Cell——MLC)即多層式儲存。主要由東芝、Renesas、三星使用。
英特爾(Intel)在1997年9月最先開發成功MLC,其作用是將兩個單位的信息存入一個Floating Gate(Flash Memory存儲單元中存放電荷的部分),然後利用不同電位(Level)的電荷,通過内存儲存的電壓控制精准讀寫。MLC通過使用大量的電壓等級,每一 個單元儲存兩位數據,數據密度比較大。SLC架構是0和1兩個值,而MLC架構可以一次儲存4個以上的值,因此,MLC架構可以有比較好的儲存密度。

SLC比較MLC的優勢:
目前市場主要以SLC和MLC儲存為主,我們多了解下SLC和MLC儲存。SLC架構是0和1兩個值,而MLC架構可以一次儲存4個以上的值,因此MLC 架構的儲存密度較高,並且可以利用老舊的生産程備來提高産品的容量,無須額外投資生産設備,擁有成本與良率的優勢。
與SLC相比較,MLC生産成本較低,容量大。如果經過改進,MLC的讀寫性能應該還可以進一步提升。

SLC比較MLC的缺點:
MLC架構有許多缺點,首先是使用夀命較短,SLC架構可以存取10萬次,而MLC架構只能承受约1萬次的存取。
其次就是存取速度慢,在目前技術條件下,MLC晶片理論速度只能達到2MB左右。SLC架構比MLC架構要快速三倍以上。
再者,MLC能耗比SLC高,在相同使用條件下比SLC要多15%左右的電流消耗。
雖然與SLC相比,MLC缺點很多,但在單顆晶片容量方面,目前MLC還是占了絶對的優勢。由于MLC架構和成本都具有絶對優勢,能滿足未來2GB、 4GB、8GB甚至更大容量的市場需求。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ND Flash SLC、MLC技術解析

許多人對Flash Memory的SLC和MLC區分不清。就拿目前熱銷的MP3隨身聽來説,是買SLC還是MLC Flash Memory Chip的呢?在這裏先告訴大家,如果你對容量要求不高,但是對機器質量、數據的安全性、機器壽命等方面要求較高,那麽SLC Flash Memory Chip的首選。但是大容量的SLC晶片成本要比MLC晶片高很多,所以目前2G以上的大容量,低價格的MP3多是採用MLC晶片。大容量、低價格的 MLC晶片自然是受大家的青睞,但是其固有的缺點,也不得不讓我們考慮一番。

什麽是SLC?
SLC英文全稱(Single Level Cell——SLC)即單層式儲存 。主要由三星(samsung)、海力士(Hynix)、美光(Micron)、東芝(toshiba)等使用。

SLC技術特點是在浮 置閘極與源極之中的氧化薄膜更薄,在寫入數據時通過對浮置閘極的電荷加電壓,然後透過源極,即可將所儲存的電荷消除,通過這様的方式,便可儲存1個信息單 元,這種技術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編程與讀取,不過此技術受限于Silicon efficiency的問題,必須要由較先進的流程强化技術(Process enhancements),才能向上提升SLC制程技術。

什麽是MLC?
MLC英文全稱(Multi Level Cell——MLC)即多層式儲存。主要由東芝、Renesas、三星使用。
英特爾(Intel)在1997年9月最先開發成功MLC,其作用 是將兩個單位的信息存入一個Floating Gate(Flash Memory存儲單元中存放電荷的部分),然後利用不同電位(Level)的電荷,通過内存儲存的電壓控制精准讀寫。MLC通過使用大量的電壓等級,每一 個單元儲存兩位數據,數據密度比較大。SLC架構是0和1兩個值,而MLC架構可以一次儲存4個以上的值,因此,MLC架構可以有比較好的儲存密度。

SLC 比較MLC的優勢:
目前市場主要以SLC和MLC儲存為主,我們多了解下SLC和MLC儲存。SLC架構是0和1兩個值,而MLC架構可以一次 儲存4個以上的值,因此MLC架構的儲存密度較高,並且可以利用老舊的生産程備來提高産品的容量,無須額外投資生産設備,擁有成本與良率的優勢。
與 SLC相比較,MLC生産成本較低,容量大。如果經過改進,MLC的讀寫性能應該還可以進一步提升。

SLC比較MLC的缺點:
MLC 架構有許多缺點,首先是使用夀命較短,SLC架構可以存取10萬次,而MLC架構只能承受约1萬次的存取。
其次就是存取速度慢,在目前技術條件 下,MLC晶片理論速度只能達到2MB左右。SLC架構比MLC架構要快速三倍以上。
再者,MLC能耗比SLC高,在相同使用條件下比SLC要 多15%左右的電流消耗。
雖然與SLC相比,MLC缺點很多,但在單顆晶片容量方面,目前MLC還是占了絶對的優勢。由于MLC架構和成本都具 有絶對優勢,能滿足未來2GB、4GB、8GB甚至更大容量的市場需求。 

SLC與MLC的識別:
一、看傳輸速度
比 如有兩款採用Rockchip晶片的産品,測試時寫入速度有2、3倍優勢的應該是SLC,而速度上稍慢的則是MLC。即使同様採用了USB2.0高速接口 的MP3,也不能改變MLC寫入慢的缺點。
二、看FLASH型號
一般來説,以K9G或K9L為開頭型號的三星Flash Memory則是MLC,以HYUU或HYUV為開頭型號的現代Flash Memory應是MLC。具體晶片編號以三星和現代為例:三星MLC晶片編號為:K9G****** K9L*****。現代MLC晶片編號為:HYUU**** HYUV***

簡單總結:
如果説MLC是一種新興的 Flash Memory技術,那麽它的“新”就表現在:成本低!
雖然MLC的各項指標都落後於SLC Flash Memory。但是MLC在架構上取勝SLC,MLC肯定是今後的發展方向,而對于MLC傳輸速度和讀寫次數的問題已經有了相當多的解决方法,例如採用三 星主控晶片,wear leveling技術,4bit ECC校驗技術,都可以在採用MLC晶片的時候同様獲得很好的使用效果,其性能和使用SLC晶片的没有什麽差別,而會節省相當多的成本.

項目

Samsung(SLC

Toshiba(MLC

使用壽命

存取壽命長

可存 取1萬次

寫入速度

9MB/s 以上

1.5MB/s 以上

工作電壓

3.3V/1.8V

3.3V

封裝技術

可配合其他 技術 設計一體成型

塑膠組裝



資 料來源:
http://aax1985.spaces.eepw.com.cn/articles/article/item/24831
http://blog.yam.com/registry/article/15636037
http://av.beareyes.com.cn/2/lib/200702/07/20070207400.htm
http://210.71.214.3/UserFiles/File/940913-indus.pdf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ngmax發表256GB SDXC卡

 

Kingmax_sdxc_256gb_logo每到了Computex,廠商們就要交出自己的成績單,這次Kingmax要在Computex發表256GB和128GB的SDXC卡,同時還有32GB的600X CF卡(比起來CF卡好像有點虛XD),至於要裝什麼東西?請你自己決定,不過看這容量應該沒什麼是裝不進去的吧!

先前SanDisk推出64GB的SDXC卡就已經夠嚇人的,不過這次Kingmax放出256GB,筆者一度懷疑看錯,確認之後,原來目前只是在Computex中發表,正式上市要等到明年第一季。不過128GB的SDXC則是已經確定量產,不久之後就會在市面上看到,目前價格並還沒有確定,但看SanDisk 64GB剛出都要賣到新台幣10,880元,想必Kingmax的128GB也不會在萬元之下。

除了SDXC卡之外,Kingmax也推出新的32GB 600X CF卡,這對常常拍RAW檔的人應該有不小的吸引力。下半年也打算要推出USB 3.0的行動硬碟,想看更多的實體產品,在Computex期間可以到Kingmax的攤位逛逛。

▲超大128GB的SDXC已經開始量產。

▲高速32GB的CF卡很快也會在市面上出現。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ETEC展示首張32GB SDXC記憶卡

放大希旺科技(Pretec)於2009德國漢諾威展CeBIT (Hall21,D83)、及美國PMA攝影器材大展(LVCC South Hall K286)開展首日,即發表全球第一張同時具備高容量、高速的SD記憶卡-SDXC 32GB記憶卡,為SDXC世代開啟全新契機。SDXC(eXtended Capacity)世新世代的SD記憶卡,容量可達到2TB(2048GB),讀寫速度目前為50MB/s,後續將可達到104MB/s,未來並可達到300MB/s。Pretec 32GB SDXC記憶卡採用exFAT檔案系統,與採用FAT32檔案系統的SDHC記憶卡並不能相容。

目前可提供Pretec 32GB SDXC記憶卡測試樣本供前置設計,使用平台不僅須符合SDXC規格,記憶卡實際速度亦因平台設計不同而有所差異,最高速度可達50MB/s,Pretec預計在下半年提升容量至64GB。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容量可達 2TB的SDXC

對於 SDHC 容量達 32GB 仍覺得不滿意的高階用戶, 未來即將有新的解決方案, 新世代的記憶卡標準, 最大容量可達 2TB, 兼容於 SDHC 的 SDXC (SD eXtended Capacity)未來將成為 SDHC 的接班人!

雖然就 SDHC 逐步取代 SD 的歷史經驗來看, SDXC 要成為市場主流, 將會有好幾年的時間要努力, 而 SDHC 的 32GB 大容量, 也不像當初 SD 的 2GB 之限制那麼大, 但在高階的市場, SDXC 將是一條必經之路。

SDXC 的特色如下:

  • 由 SD 協會 (SD Association) 所制定。
  • 將成為 SD / SDHC 的接班人。
  • 最大容量可以達到 2TB。
  • 採用 Microsoft exFAT 檔案格式。
  • 傳輸速率初期可達 104MB/sec。
  • 高速的 SDXC 傳輸速率預計可以達到 300MB/sec。
  • SD 協會 (SD Association)預計在 2009年 Q1 公布 SDXC 技術資料。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能是記憶體真的太便宜了..
再加上相機等周邊記憶容量用太兇
在CES 2009上,SDHC正式成為舊規格
取而代之的新格式稱為SDXC
除了速度比SDHC更快外,支援容量更大!...價格也更貴....


SD格式演化至今
共經過了三次的改革
最早的SD格式為FAT16
最大上限支援到2G,速度最高則為150X(讀取)
早期相機的畫素和精細度都不算高
所以一張照片顯少超過1MB
2GB的上限看來似乎能用上一段日子
但很快的,因為相機畫素瘋狂追加
一張照片動輒3MB以上
錄個10分鐘左右的Mov檔案也會吃個400MB以上
2GB當場變的完全不夠用

我記得是在前年(因為今年是2009了XDD)
SDHC格式正式問世
為了解決大容量的問題
採用了FAT32格式,使SDHC上限可達32GB
速度計算方式也由原本的最高讀取改為最低保證讀取
共分為Class 1~6等級
數字即為每秒最低可讀取多少的檔案量
其實這也有盲點在..只要每秒最低有6mb就能通過class 6認證
每很有可能出現A卡為7MB/Sec..但B卡是30MB/Sec的速度
不過二家都能標上Class 6.....

2009-01-10_020104.jpg
記憶卡上的SDHC字樣,最快到2009年年底就看不到囉


或許當SD協會正在納涼32G可能撐上個五六年不變時
這二年又被來了記悶棍
除了相機檔案仍不斷長大之外
連HD Mini DV都用上了記憶卡當主要儲存媒介(例:Sanyo HD1000)
連32G似乎都快要變的不太夠用
我想..SD協會的內心OS應該是「你們這些人是有沒有辦法克制一下阿阿阿」..XDDD

2009-01-10_022734.jpg 
SDXC記憶卡在外觀上沒什麼不同
但格式、速度與最大容量卻差很多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
今年的CES 2009電子大展上
新的格式也正式問世囉
採用最新的exFAT檔案格式,最大上限一舉挺進至2TB(2048GB)
所以新的SD協會OS似乎就變成了「你們再嫌不夠試看看阿!!!!!!!」XDDDDD
而採用新格式的SDXC在速度上也有非常大的進步
目前該規格SD卡的傳輸速率大約在每秒100MB左右
但SD協會認為最後SDXC可達到每秒300MB的資料傳輸水準
這個速度是很嚇人,不過…它們似乎忘了USB讀卡機或1394讀卡機都無法讀那麼快
所以我們該擔心的應該就變成有那台讀卡機能衝到那麼快.....
不過還好…SDXC目前預定上市時間是在2009年年底左右...
那時Intel USB 3.0規格應該也可以正式進入實用面了吧...?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ny Handycam CX550 數位攝影機 完全測試(HD影音版)

老師 大森祥央 Shouo Omori。大森老師今年獲邀參加日本橫濱2010年CP+大展,特別參觀 SONY 的攤位並將在節目中介紹一系列 SONY 今年最新產品,包括今日主角 Sony Handycam CX550

http://dvhot.photosharp.com.tw/DVHOT/Content.aspx?News_No=8195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鳥手持穩定器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mputex 2010】看展重點導讀

 

Computex_logo一年一度的Compuex又來了,在台灣嚴格說起來這才是真正的電腦展,由於主要對象是針對全球的買家,因此各廠商都會拿出自家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來吸引客戶,也是眾廠商發表新產品的好時機。而大家也可以藉此預覽下半年的產品趨勢。

今年T客邦和電腦王、PC home雜誌都會全員出動來報導這次Computex,準備好接受Computex的轟炸吧!今年有什麼關注重點呢?先讓筆者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主要展覽地點

  • 台北世貿南港館 (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一號)
  • 台北世貿一館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
  • 台北世貿三館 (台北市松壽路六號)
  • 台北 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一號)

Computex主要的展覽是以南港館為主,另外在世貿也會有不少的周邊展覽,如果不小心拿到參觀券的話,可以挑選想看的區域再前往,兩邊也都有接泊巴士,要到別的展場也很方便。

展出的時間是6月1日到6月5日,1到4日是早上9:30到下午6:00,最後一天6月5日則是早上9:30到下午4:00。

 

Computex 2010 產品看什麼?

今年初火熱的iPad把一推原本要出來的平板電腦都打亂,大家看到iPad都紛紛把自家的平板電腦收起來好好的調校,經過了好幾個月,Computex上一定會看到不少平板電腦,最讓人期待的還是Android版本的平板電腦,Chrome OS會不會出現也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雲端運算和行動上網也是當前熱門的需求,相關產品和服務也很值得關注。

3D在今年下半年也會有不少產品出現,Computex也一定會看到很多慨念性的產品,電子書也是今年很熱的產品,雖然iPad有很好的閱讀畫面,但是電子紙的閱讀器也越來越快,還是有不少的商機存在。當然各筆電零組件大廠也不會錯過這個時間,一定會推出不少新品,大家就搬個板凳等著吧!

Computex 2010相關文章

Computex展前報導文章:

Foxit eSlick PS電子書閱讀器第二代產品現身

這台超立體的:MSI Wind Top AE2420 3D

認明這個U,更薄又更強的二代CULV來了

誰人比我大?Kingmax發表256GB SDXC卡

【T正妹】COMPUTEX 30 Sweetie展前直擊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PU型號

買電腦會注意的地方很多,大多數人較容易注意到的都是CPU,不管核心數是雙核心、四核心甚至是六核心,時脈是多少GHz,CPU決定了這台電腦可能會有的行情。買電腦有雙核心、四核心的選項,光是雙核心列出來洋洋灑灑就一大排,該怎麼看,又怎樣去選起?

CPU於一台電腦的重要度不在話下。一台電腦的性能關鍵,CPU肯定佔了很大的要素。開機快不快跟CPU未必有關,但是程式開得順不順,進桌面會不會反應很差,開個Word或Photoshop要不要很久,甚至是線上事業做很大,天二或魔獸要多開的時候,CPU的影響力就出現了。一個處理器代號當中,通常有廠商自己命名上的潛規則,但在消費者眼中,除了只知道CPU越來越快之外,同時也只看到CPU型號眼花撩亂的繁衍出來。

▲看起來跟天書沒兩樣的報價單

AMD:型號、核心一看就明瞭

隨便抽個報價單出來,光是CPU的部份可能就會有八九種型號。這些型號數字其實不難懂。AMD處理器會有「Phenom Ⅱ」「Athlon Ⅱ」這兩種品牌。品牌名稱後面會接著「X2」「X3」「X4」「X6」表示核心數目。舉個例子,Phenom Ⅱ是消費端的中高階象徵。性能也是AMD市售處理器當中最好的。最近問世的六核心處理器,命名中就肯定會有X6兩個字,而新產品特有的新技術Turbo Core,就會以結尾多個T字來表示,沒有這個字就沒有這個技術。

型號通常可以這樣拆來看。由「頭文字+2碼」組成一組數字,頭文字的部份通常是1個數字,但是最近多了六核心系列,用上2位數,接在後面的2碼數字沒有明顯意義,用意是和相似的型號作區別,重點還是在前置的頭文字上。

AMD的潛規則是,頭文字代表意義,等於前面品牌加上核心數的意義。例如Athlon Ⅱ X3 435,型號的部份是「435」,頭文字就是「4」,代表的就是「Athlon Ⅱ X3」。而Phenom Ⅱ X6 1090T當中,型號的部份是「1090T」,頭文字是「10」,代表的就是「Phenom Ⅱ X6」。這種方式同時也簡化了口語上的稱呼,尤其是英語系國家,三位數跟四位數的念法習慣縮簡成兩個一組。若業務遇到外國客人的時候,不用擔心他腔調太重,只要聽得懂型號數字在講啥,溝通就簡單的多。

頭文字通常也意味著高低階之分。最強的Phenom Ⅱ X6自然是配上「10」,便宜的雙核心處理器「Athlon Ⅱ X2」則是配上「2」,比較特別的是「5」和「6」分別代表著「Phenom Ⅱ X2」「Athlon Ⅱ X4」,前者單顆核心效率較佳,後者單顆核心較弱,但有四顆核心,多核應用上比起只有雙核的Phenom Ⅱ X2來的優秀。兩者之間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強弱之分,卻是看用途決定需求,互有利弊。遊戲用Phenom Ⅱ X2較順,多核心轉檔Athlon Ⅱ X4較快,僅此而已。

▲AMD處理器命名圖解

頭文字 代表 最近行情
10 Phenom Ⅱ X6 6600~9800
9 Phenom Ⅱ X4 4300~5800
6 Athlon Ⅱ X4 3200~3400
5 Phenom Ⅱ X2 2800~3000
4 Athlon Ⅱ X3 2300~2500
2 Athlon Ⅱ X2 2000~2300

▲速查AMD CPU型號頭文字意義表

為什麼有黑盒?

報價單上寫著「黑盒」的,通常指的是「Black Editon」,因為處理器外盒也是全黑,所以店家多以黑盒稱呼。黑盒版是AMD的特別品牌,一般人使用上並不會感到效能差別,卻會覺得售價似乎貴了點。一般處理器出貨都會將處理器倍頻固定在指定數值,避免使用者自行調高倍頻造成系統不穩。但AMD的黑盒沒有鎖定倍頻,如果使用者知道調整方法,可以自行調高倍頻,達到超頻的目的。當然,風險自負。

類似的哏其實Intel也有。不過不叫做黑盒,而是選擇在型號後面加個K來識別,目前還沒聽到已經開賣的消息。

▲兩種處理器外盒,左邊的就是被稱作「黑盒」的Black Editon處理器

Intel:四種品牌跟兩種腳位

多數人比較關心這個,因為Intel一直都是電腦效能的指標,只是產品線更多了點,命名的原則跟剛剛AMD的產品大致相像。品牌換成「Core i7」「Core i5」「Core i3」「Pentium」這些。只是,Intel就沒有AMD那樣把核心數直接當作命名的一部分,看起來就比較辛苦。而且處理器腳位就分了LGA 1366跟LGA 1156,有的店家可能還有舊平台LGA 775的庫存,採購上也需要多謹慎。

▲Intel處理器命名圖解

腳位 品牌 頭文字 核心/執行緒 快取 HT Turbo Boost 內顯
LGA 1366 Core i7 9 4 or 6 / 8 or 12  8M ~ 12M L3 Cache
LGA 1156 Core i7 8 4 / 8  8M L3 Cache
LGA 1156 Core i5 7 4 / 4  8M L3 Cache
 
LGA 1156 Core i5 6 2 / 4  4M L3 Cache
LGA 1156 Core i3 5 2 / 4  4M L3 Cache  
LGA 1156 Pentium G6 2 / 2  3M L2 Cache    

▲Intel處理器品牌差異一覽

Core i7:極致效能、售價最高

俗稱「愛妻」,頂級宣示效能級產品。這是有錢人跟狂人玩家的最愛,腳位分為LGA 1366與LGA 1156。一般來說,9字頭的代號表示LGA 1366用,8字頭則是LGA 1156用,。Core i7因為有Intel HT(Hyper-Threading)技術加持,所以都是四核心八執行緒。唯一不同的,是售價至少三萬台幣起跳的Core i7 980X,他是有六核心12執行緒的處理器。Core i7身為頂級產品,當然少不了自家的Turbo Boost技術,不跑多核的時候會自動提高單核的速度(代價是其他核心會降速)。Core i7的型號有時會有後綴字,最高等級的980X的「X」代表「極致」,而上市時間未定的新產品875K,後綴字「K」是為了辨明未鎖倍頻。

「愛妻」系列近期行情多在9500以上,通常也是最不可能有「破盤價」的等級。

Core i5:玩家首選、主流平台

執著的玩家會指名這個等級,這裡都是LGA 1156的平台。7字頭的處理器很單純是四核心四執行緒,沒有搭HT,但6字頭開始就有點奇妙,正確來說是「雙核心」加上「一個顯示核心」,處理器同時也有繪圖晶片,搭配自家H55跟H57晶片組做顯示輸出。但Intel在這個產品線上搭上自家HT技術,開啟時從工作管理員看起來會是四執行緒在跑。實際上真要尬起來,多核效能仍是拼不過完整四核心的7系列。Core i5家族也搭載自家的Turbo Boost技術,在大多數遊戲應用上相當吃香。

近期行情落在6000~6500,比較特殊的情形是Core i5-670,售價突破9000。這系列主要對手就是Phenom Ⅱ X4 9系列處理器

Core i3:表現不俗,進階文書

效能還過得去,適合錢不太夠,沒在玩什麼劈哩啪啦的大作遊戲的人。Core i3通常是5字頭命名,跟i5 6系列很像,都有雙核心,一顆顯示核心,搭配H55或H57平台輸出。也搭配HT。但這個等級就沒有Turbo Boost技術,所以價格上自然就下滑了一截。

近期行情約4000~4500,跟AMD主流產品線Athlon Ⅱ X4系列性能互有勝負。

Pentium:入門等級,學生裝機

或許是「Intel Inside」這個口號太過成功,Pentium幾乎快成了Intel的代名詞。但現在是Intel整個產品線當中最低階的一條。Pentium在LGA 1156腳位上有個低調的G系列,但低調到幾乎讓人遺忘。一樣有雙核心跟一顆顯示核心,和Core i3比起來,卻少了關鍵的HT技術,價格也更低。

近期行情約2800,目前只有Pentium G6950這顆處理器。對手是同樣鎖定裝機市場的Athlon Ⅱ X3。

▲Intel處理器盒裝外觀

型號只是輔助

規則通常來來去去,變化不大,買東西前先做好功課,跟比較熟電腦的朋友先經過討論,或是常看電腦王跟T客邦XD,多增加一點常識之後再去採買,得到的收穫會比浪費時間跟口水,在商場中比價殺價還來的多。何況賣電腦真的沒啥利潤好殺,能夠不被黑心店家坑,就已經是賺到不少處理糾紛的時間跟金錢了。

ref: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2603-on-the-cpu-i-mean-is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極限運動必備攝影器材GoPro Motorsport Hero HD


http://iphone4.tw/forums/showthread.php?t=79554


GoPro motorsport HD HERO + 測試影片


http://blog.yam.com/sung1102/article/27677406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SB3.0外接盒團購
http://www.hd.club.tw/thread-43198-1-1.html


有錢有需要的人去買(請確認您的電腦有剩下PCI-E插槽.)

 


商品B五月中旬才會有貨

USB 堪稱是史上最成功的電腦連接埠,幾乎每台電腦上都能夠看得到USB的蹤跡,每個人手上也都多多少少有些USB設備。
在硬碟容量越來越大,USB 2.0已經沒辦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目前USB 3.0規格已經底定,換了USB 3.0有什麼好處呢?
10倍於2.0的USB夠快了吧!!
來吧!!看看精研為大家準備什麼好康的?


【商品A.B說明】
有單雙插槽 此為單槽圖樣
 

背面也來一張
 

採用最新一代 USB3.0控製晶片支援USB3.0最高傳輸速度5.0Gbps 
● 支援2.5 / 3.5
 SATAI/SATAII
SSD
固態硬碟或是一般硬碟
● 內建藍色電源與紅色硬碟讀寫指示燈
● 黑色外觀質感佳底座加配重鐵產品堅固耐用
● 提供硬碟退出按鈕抽換硬碟非常方便
● 免螺絲與工具隨拆即用支援熱插拔功能

【商品C說明】
 
 
支援 PCI Express 規範 Revision 2.0 
獨立單一通道 PCI Express 傳輸速度高達 5 Gbps
- USB 3.0 規範版本1.0
支援 USB 3.0, USB 2.0 ,USB 1.1 各種不同外接裝置
支援 USB 傳輸速度 1.5/12/480/5000 Mbps
支援擴充兩個外接 USB 3.0 高速卡 每個 USB PORT 提供 +5V / 900mA 最大輸出給 USB 外接裝置使用
內建 4 pin 電源插座讓卡可以接收系統電源 
熱插拔功能讓你系統不須要重新開關機
驅動程式支援 Microsoft Windows 2000, XP, Vista, and 7 operation

交期 : 匯款確認後隔天寄出 
保固 : 1年 (新品不良七日換新 . 超過七日送維修)
商品A:單槽外接盒,市價1800元(團購優惠價1X00元)

商品B 雙槽外接盒, 市價3200元(團購優惠價3X00元)
商品C:PCI-E USB3.0轉接卡1100元(特惠價)
特別說明:PCI-E卡限定搭配商品A OR B配套搭售得享優惠價

請確認您的電腦有PCI-E插槽.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上免費微軟認證考試

http://www.microsoft.com/click/areyoucertifiable/


這是 Microsoft 推出的快問快答小遊戲,進入程式後,先選擇你的身分,是IT專業人員或者是開發人員,再選擇你的角色分身後進入,這兩種身分各有不同的題目,遊戲間有三種求救方式可以選擇。這遊戲有幾個缺點:

第一、人物圖像不夠英姿煥發
第二、玩之前要先安裝 Microsoft silverlight!
第三、問題多偏向 Windows 系統,沒有想像中有趣~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有WD省電版HDD的注意一下

來源:
http://www.hd.club.tw/thread-42660-1-1.html

有WD綠色省電硬碟的注意一下,WD的綠色省電技術,會頻繁的讓硬碟讀寫頭進入讀頭停放區。 

根據WD官方的spec,『Load Cycle Count』的壽命是30萬次,WD預設是連續8秒沒有讀寫,就讓讀頭進入停放區。

我手上一個WD EADS看SMART值,不過才開關43次,Load Cycle Count就已經達到2660次了,網路上有人分享他的硬碟該數值都破萬了。

有空檢查一下手上的EADS or EARS系列硬碟吧。

如果要關閉這個功能,請參考以下網址,下載WD官方的工具。

http://www.synology.com.tw/support/faq_show.php?lang=cht&q_id=407

使用『wdidle3 /s0』指令關閉計算idle time的timer,如果用/d,是會把時間從8秒延長到63分鐘,/s0才會完全關閉。

如果拿這些個系列的HDD來放離線性的資料倒是還好,不過如果你是每次開機都會通電的資料碟就要注意了!!

s81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